安置点建起帐篷学校 子弟兵当上授课老师

时间: 2024-07-06 16:30:12 |   作者: 卫生充气帐篷

  “帐篷学校”的确为没空带孩子的大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,“孩子年纪还小不大懂事,现在总是到处乱跑也挺令人担心的。”

  最主要是将村子里的小孩集中起来,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。

  只要部队还待在当地,“帐篷学校”就会一直办下去,到受灾村民转入了室内,“帐篷学校”就不用了。

  12月21日上午,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石塬乡肖红坪村的受灾村民安置点,“我爱我的祖国”的整齐童声在一顶帐篷内响起。支援当地的铁锤子红军旅官兵,在密密麻麻的安置帐篷中,搭建起了一所特殊的“帐篷学校”,吸引了当地的孩子们进入“帐篷学校”学习。

  “部队是从2008年支援汶川地震时留下的‘传统’,在此次地震发生后,后续在灾后重建阶段开办‘帐篷学校’也计划在内了。”在“帐篷学校”外,一位该部队官兵介绍,“帐篷学校”主要是接收7~12岁小学阶段的学生,想进入“帐篷学校”的适龄学生已达到了90人左右,但是“帐篷学校”刚刚搭建起来,一个帐篷还只能容纳差不多50名学生,后续会考虑将两个帐篷搭建合在一起,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进入到“帐篷学校”学习。

  据介绍,部队前期的任务是向灾区运送救灾物资,在完成前期任务后就直接转入到了灾后重建的任务当中。目前,部队留在安置点的部分官兵主要是医疗保障和炊事班保障方面的,其他人则去执行新的搭建任务了。

  “我们这边条件有限,教授不了太多特色课程,最主要的是将村子里的小孩集中起来,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。”他表示,目前“帐篷学校”的“老师”不但有四名当地的教师,还有一名政工干部,还包括了一名大学生士兵,有教授语文的,有教授音乐的,还有带领课间活动的,还有劳动课。“后续穿插的授课内容可能会更为丰富一些。”

  据了解,在当日早上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开班仪式后,“老师”教授的第一课就是教孩子们认读“我爱我的祖国”这几个字。之后课堂上“老师”还给孩子们发放了一些铅笔与写字本,然后教授他们背诵乘法口诀。

  在“帐篷学校”外,总会有一些年纪较大的少年关注着“课堂”上孩子们的表现。

  今年15岁上初三的小范,一边在帐篷外和同龄人说笑着,一边关注着帐篷里弟弟妹妹的表现。他说,村子里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,如果有弟弟妹妹,都会承担起看管弟弟妹妹的“任务”。父母都在忙着处理各种有关灾情的事,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,有时候管不了弟弟妹妹,他们这些做哥哥姐姐的则需要跟紧穿梭在各个帐篷之间的弟弟妹妹。

  “如果弟弟妹妹能够在‘学校’里听话,那我会轻松很多。”小范笑着说,所以他前一两天要在“帐篷学校”外盯着弟弟妹妹,看他们的表现如何。

  受灾村民也对“帐篷学校”产生了好奇。一些抱着孩子的家长在“帐篷学校”门口听起了“课”,了解“学校”教授了哪些东西。马大姐说,“帐篷学校”的确为没空带孩子的大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,如果“学校”的“课程”还不错,她也一定会将家里适龄的孩子送过来读书。“孩子年纪还小不大懂事,现在总是到处乱跑也挺令人担心的。”

  开办“帐篷学校”的一位铁锤子红军旅官兵介绍,只要部队还待在当地,“帐篷学校”就会一直办下去,到受灾村民转入了室内,“帐篷学校”就不用了。

  随着积石山地震进入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阶段,震区首批集装箱式彩钢活动板房陆续投入使用。

  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梅坡村村委会前的院子里,36间首批活动板房内已经住进了当地受灾的村民。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,后续将会在大河家镇的多个安置点搭建起500间左右的活动板房。

  12月21日下午,板房内的炉火正旺,一缕缕烧炭的煤烟顺着炉子的管道排到了板房外。

  今年53岁的马赛力木一家七口是最早住进的这批活动板房的当地受灾村民。他介绍说,除了儿子儿媳,其他家人都是老人和小孩。“这里还是会暖和一点,我们对于板房没有过多的要求,只要能住就行。”他表示,在20日下午住进了活动板房之后,就在21日凌晨时遇到了余震,他就感觉到人在动,但是房子没事,板房很牢固。此外板房内也走好了线路,配备了照明和插座等。据了解,12月21日4时2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4.1级地震,震源深度8千米。

  马赛力木说,家里的房子在之前的地震时都出现了裂缝或材料脱落,已经不结实了。从地震发生之后他就没有再回过家,就连房间里的被子等都是发放的救援物资。“我姐姐的房子也差不多快要塌了,所以也搬过来和我们大家一起住进了板房。”

  “板房的面积是3米乘6米,一间共有18平方米。”正在现场的中铁二十一局工作人员介绍,板房由于每块板都有5到7厘米的岩棉层,所以具有隔热保温御寒的作用。他们在某些建设项目时,工人们在工地的临时性住房就是这种活动板房。“我们有时一个项目要盖三五年,也是住在这里面,耐久性没问题的。”

  据介绍,活动板房与帐篷相比,保温御寒的效果会更好一些,而且活动板房的材料具备阻燃的作用,能够有很大成效避免被明火点燃的风险。此外,活动板房分为折叠的与成型的两种,一辆半挂车能够一次装载3间成型的板房,能够装载差不多近20间折叠的板房。

  折叠的板房在吊机吊起后,将内部的门和正对的一面墙从内部推起来后,每一面只需要用四个螺丝做固定,两面共需八个螺丝就能够实现一间活动板房的组建。“只需要装上门锁就能够正常的使用了。”

  工作人员表示,将会陆续在大河家镇的多个安置点搭建起共500间活动板房供受灾村民使用,如果有需要,后续还会搭建起更多的板房。

  19日凌晨3时43分,在经历了近3个小时的分娩后,一声啼哭,划破寒夜。在医护人员的怀抱中,宝宝的呼吸很均匀。

  12月19日凌晨,地震发生后不久,甘肃省积石山县人民医院产科接到紧急电话,寨子沟乡一名孕妇临产患者马上抵达县医院。“孕妇大约是凌晨1点多送到医院的”,据医生介绍。刚刚经历过地震的医院大楼受损停电,产科分娩中心已无法正常运作。“当时的情况很紧急,孕妇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开了四指,马上就要生了。”医院产科副主任张双花与同事考虑再三后,决定在救护车上帮孕妇接生。

  当时医院还在停电,医护人员用手电筒和手机为患者照明。顶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,始终守护在救护车边。

  凌晨2点多,医院恢复供电后,医护人员担心救护车内气温较低,不利于孕妇和婴儿健康。大家冒着随时会来余震的风险,“架”起孕妇,直奔住院部五楼的产房。

  凌晨3点43分,孩子出生了。听见宝贝的声声啼哭,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。“孩子出生时体重3760克,新生儿评分10分,是满分。孩子白白胖胖,妈妈的状态也很好”,接诊的医院产科医生祁文娟说。

  在积石山县民政局大门口,两顶临时搭建的小帐篷构成此次物资转运的重要节点,工信、发改、民政等部门抽调70余名干部开门办公,组成AB岗24小时值守,对来自各地的救灾物资进行分发。

  “物资到达积石山,不用进仓库卸货,左边帐篷专门登记,右边帐篷负责调配,第一时间运往受灾严重乡镇。”积石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马学文说。

  驱车3个多小时,卡车司机袁加雄终于将400多个煤炉从西宁运抵灾区,车程仅比平时多半个小时。“一路上都是跟我一样满载物资的卡车。”

  车子停稳,村民和甘肃蓝天救援队队员齐心协力,仅用1个多小时就将煤炉卸载运往大河家镇康吊村各社。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在临夏通往大河家镇的高速公路,所有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免收过路费。

  在康吊村各社安置点上,来自成都的公羊救援队队员正在搭建帐篷。帐篷搭好后,刚刚运抵的煤炉、棉被将保障村民们温暖过冬。

  20日,记者来到位于中川乡草滩村美一小学的临时安置点。“加油草滩村”“加油金田村”——在教学楼一间教室内,黑板上这几个字温暖着所有人。

  这是草滩村一名13岁小女孩祁妍婷写的。灾后,她和弟弟、母亲、父亲及其他亲人一起住在这间临时安置点。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后,小女孩逐渐走出地震之初的恐惧。记者进入教室时,小女孩正在和小朋友玩耍。

  中午时分,54岁的村民何永伟一手拿着馍馍,一手捧着用白菜、粉条、羊肉做的“熬饭”。“一日三餐都有保障,住得也暖和。”何永伟说。

  “真的挺暖和,住着心里踏实。”49岁的草滩村村民祁生玉边说边带记者走进他居住的帐篷,里面炉火正旺,炉子上面水壶传来“噗噜、噗噜”的响声,炉边上放着他泡好的茶水。围在火炉旁邻里邻居们唠着家常。

  帐篷外面,方便面、牛奶、矿泉水等救灾物资已经堆成“小山”,随时供给有需要的村民,一旁还有几个可移动供暖设备。院子的一角,一家拉面馆将摊位搬了进来,切菜的案板发出当当的响声,煮面的大锅升腾着香喷喷的热气,后面一张条幅写着免费拉面供应点。

  青海省对因灾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,及时纳入低保和临时救助范围。为受灾困难家庭提前足额发放2024年第一季度低保和特困供养金。


返回

X

火狐体育靠谱吗 火狐体育靠谱吗

400 0609 929

商家将通过平台提供的号码与您通话立即拨打

立即拨打